联系电话: (0517)13952379926
电子邮箱: crx85913371@126.com
联系地址: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老西门大街103号
邮政编程: 223200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节气养生,事半功倍
节气养生,事半功倍

作者/来源:社教中心
加入时间:2010/10/21 浏览次数:702
    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气象节律,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发现,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生命节律的调节。倘若自然变化违反常度,必将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转,造成功能节律紊乱、正气下降、阴阳失调,极易感邪致病。所以,中医学常将节气与人体生理疾病的诊断和转归,以及养生等方面密切联系起来。
    节气与人体生理
    节气主要包括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三个方面。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年分作四季,每季三月,分有三气三节,每月月首为节,月中为气。一年凡二十四节气,反映着物候特征,说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节气变化息息相关。四季递嬗,五行运转,六气更迭,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表现为四时节令的密切对应关系,同时也存在着与月、日、时自然周期近似或相似的同步规律。所以自然变化一旦违反常度,必然导致人体节律紊乱,阴阳失调,外邪易于入侵人体而致病。
    四时与五脏相关
    中医学认为五脏功能必定与天气相适应,五脏功能的强弱虚实与四时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提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这个理论直至今日仍指导着临床工作。如肝病好发于春,肝为刚脏,喜柔润,衣食住行都要考虑养肝、柔肝,以事预防;夏天多汗伤津,汗为心液,宜用育阴生津以养心;长夏最易湿困脾胃,多以健脾利湿以促运化;秋燥伤肺则咳,润燥肃肺为秋令养肺之法则;冬季阳气收藏,适合进补,以补肾为前提。不仅如此,《内经》还认为四时与精神活动有关,指出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的更迭,有木、火、土、金、水不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风、暑、燥、湿、寒的气候。它影响到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与天地相应,人体五脏的生理也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精神活动,具体反应了中医“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
    节气与疾病的诊断与转归
    中医学很注重气候阴阳转折和疾病相关的理论,并用于推断病情。如一年四季中的二分二至,是阴阳气交之时;一日之中的子午卯酉,乃阴阳更替之际。气象按期周转规律均有明显的改变,掌握这个时气转变可以判断疾病。颜德馨教授在临证中就特别重视从寒暑交替、昼夜变化联系整体,知时论证,尤在慢性病的诊治过程中更要注意重证恶候有可能在时序阴阳变更时出现。如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这天的日照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这一天也是不少危重慢性病、老年病病情容易发生突然变化甚至恶化死亡的一天。因此在此时刻,颜德馨教授常形象地告诫大家要“火烛小心”。 
    四时与养生
    中医学亦认为养生与四时变化有密切关系,指出在春夏阳气当旺之季,要保养体内真阴,以适应来春阳气之发动;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大地收藏,万物皆伏,应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人们要顺从阴阳变化,是为固本大计,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就必然会削伐人体元真,导致病害。
不同的体质类型在四时也应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如阳虚体质者易于秋冬季节感受寒邪,则可于春夏两季借助阳气生发之势,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药物之阳借机体生发之阳而起到抑阴补阳的作用,从而阳虚体质得到纠正。同样,阴虚体质易于春夏季节感受温热之邪,则可于秋冬两季施以适当的养阴之品,借助阴气收藏之性,使药物之阴转化为机体之阴,达到纠正阴虚体质的目的。
    秋季当防燥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祖国医学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烦燥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
    历代医家认为,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补水是秋季防燥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摄水量至少为1500毫升,饮水要合理,多次少量,最好在清晨和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这样可使肺腑安度金秋。秋天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平时最好吃些雪梨、鸭梨,因梨性甘凉,具有润肺、止渴、养阴、滋燥、化痰、通便之功效,生食能清火,熟食能滋阴。有条件的不妨吃些雪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平时还可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病菌,预防肠道疾病。
    秋季亦可适当饮食进补。一来可补充夏季耗损,二来可为抵御寒冬奠定基础。但进食不可随意,仍应以“燥则润之”为原则,宜采取清补、单补之法,从缓、从少、从素,不宜过多过猛,切忌突然大补。像海参、蛇肉、甲鱼、鸭肉、鸭蛋、萝卜、豆腐、芝麻、银耳、莲藕以及中药黄芪、麦冬、沙参、百合、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药食品可为席上佳品,鸡肉、牛肉、鸽肉、当归、熟地黄等较为偏温热之品也可适当食用,但对于羊肉、狗肉、鹿茸、附片、辣椒、花椒等大温大热之品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秋冬间,暖里腹”,因此在饮食上还应注意暖腹,慎食生冷之品,故西瓜、香瓜、菜瓜等宜适量少食。
粥亦能和胃补脾,养肺润燥。晨起喝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润燥生津,令人清爽。下面几种药粥可供选食:
    1、黑芝麻粥:补肾养血。黑芝麻30克与适量粳米洗净,共熬成稀粥,早餐服。
    2、芡实粥:补气止泻。芡实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易于被人体吸收,号称秋凉第一补物。取芡实50克,洗净,与等量粳米共煮成清粥,早餐服。
    3、百合莲肉粥:健脾和胃。百合20克,去心莲肉30克,洗净加水适量煮30分钟。再加入适量洗净的粳米,煮成稀粥,平时服用。
    4、银耳冰糖粥:润燥补肺。干银耳10克,泡发洗净,与适量粳米同煮成稀粥,后加入适量冰糖,早餐服用。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淮安市淮城镇社区教育中心 淮安市淮城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联系地址:淮安市淮安区老西门大街103号 联系电话:(0517)15952307568
网址: www.hczsqjy.com 电子信箱:crx85913371@126.com
技术支持:九天电脑工作室-您身边的电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