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517)13952379926
电子邮箱: crx85913371@126.com
联系地址: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老西门大街103号
邮政编程: 223200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党校 >>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贯穿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贯穿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来源:社教中心
加入时间:2012/2/10 浏览次数:912

 

     去年“十二五”开局良好,落实省党代会全面开启新征程战略部署从今年起步。昨天开幕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学勇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以新的宏图号召全省奋力夺取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胜利,以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1年 “攻坚克难”之年

  一句话总结2011

  攻坚克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面对国内国际复杂情况,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些反映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实现了重大突破,跨上了新台阶

  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区域协调、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全年GDP48604亿元,同比增长11%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0亿元

  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

  粮食总产突破660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突破1万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8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

  2011年江苏取得6大成就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控物价,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积极扩大内需。

  2、着力稳定外需。

  3、加强物价调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困难群众的物价补贴由按季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全年发放物价补贴4.4亿元。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4、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2%,新增两院院士6位,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新增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国家森林城市、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

  三、毫不放松强基础促增收,“三农”工作全面加强

  战胜严重干旱,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提前一年整体脱贫。农村六件实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四、坚持不懈重统筹促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落实“一市一策”,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崛起明显提速。苏南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达61.9%。

  五、更加注重办实事建体系,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部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六大体系。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7%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低保标准同步提高。

  多渠道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l3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45.3万套(户),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年度目标,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六、多措并举增和谐促稳定,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1年江苏有4条经验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必须紧扣主题主线,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必须强化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

  ●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幸福。

  2011年江苏还存在以下不足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幅不同程度回落,生产要素供给趋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物价涨幅仍处在高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城乡和区域差距等深层次问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社会建设和管理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还不相适应,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有的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2012年 “稳中求进”之年

  2012形势总研判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省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

  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紧紧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鲜明导向。

  收入涨幅目标与GDP持平 物价涨幅控制在4%左右

    >>报告原声

  “2012年主要指标任务既考虑了稳定经济增长的要求,也为推进转型升级预留了空间,既考虑了经济发展,也突出了民生幸福,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改善民生上来。”  

  2012年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节能减排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

  今年10件实事

  >>报告原声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

  扶贫 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继续开发5000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1.6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帮助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

  重教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培训6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加固改造、重建新建农村校舍776万平方米,推进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启动实施农村校车安全工程。

  提保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40元,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新增应急救护培训100万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工作。

  建房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土地供应和资金支持工作,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36万套(户),其中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1.5万套(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5万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3万套(户)。

  文化 推进文化惠民。普遍免费开放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继续开展送科普、送书、送戏、送展览下基层活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名艺术家百场惠民演出活动。

  敬老 加强养老服务。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10%以上。新建2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经济薄弱地区40%的乡镇敬老院配置生活设备。

  爱幼 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全面提升“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水平,重点建设1000个省级示范点。

  助残 加大助残力度。向5万户残疾人家庭提供辅助器具和进行无障碍改造,为2万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出行 便利城乡居民出行。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0%左右,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8%,镇村公交覆盖率达26%。

  饮水 提高饮用水安全和空气环境改善的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新解决22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完成68个国控点空气自动监测站改造。

  今年8项主要工作

  一、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三、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四、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五、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六、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七、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着力点,促进和谐稳定。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篇幅最重是民生

  >>报告原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立足当前扎实办好民生大事实事,着眼根本加快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落实实施方案,加强试点工作,扩大示范效应,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

  大力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适时适度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实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90%以上。制定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提高扶贫标准。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也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信心之源。要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主要险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力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接轨。落实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严格全过程管理,促进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

  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18%。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能力。继续实施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与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医卫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7人。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做好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南京市做好青奥会筹备工作。

  控物价决不含糊

  “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写进报告

  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物价关系民生,也影响全局。要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扶持农贸市场和平价店建设。加强服务收费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其他工作摘登

  13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

  【节能与环保】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持续改善太湖水质,13个省辖市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

  【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逐步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创新社会管理】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实现全省范围内流动人口“一证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严厉查处征地搬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政府建设的承诺

  把有限财力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事情上

  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真正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淮安市淮城镇社区教育中心 淮安市淮城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联系地址:淮安市淮安区老西门大街103号 联系电话:(0517)15952307568
网址: www.hczsqjy.com 电子信箱:crx85913371@126.com
技术支持:九天电脑工作室-您身边的电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