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的父爱和母爱对于一个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长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我深感那些远离父母留守在农村成长的“留守儿童”应当引起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及其危害 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给留守儿童和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家庭教育的紧迫感,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他们错误地认为,家长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至于孩子的教育,那是学校的事,何况自己也不是搞教育的。多数家长很少与老师联系、沟通,半数家长甚至不知孩子班主任姓啥,在哪个班级。有一次,我给班级学习态度不太端正、成绩不稳的13位学生发放了家校联系单,结果竟然只有5位家长签名或写了反馈意见。 在农村因为家庭经济不允许为人母亲的做全职太太,所以只能夫妻一道外出打工挣钱,专心致志干事业、工作,无可奈何只好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代养,因此,“隔代教育”现象显得特别严重。承担监护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孙辈的“代养”过程中,那种过于溺爱、严厉、放任乃至看作“寄养”制约着孩子的正常成长。留守儿童整天脱离父母,跟祖辈爹爹、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年只能享受春节等全家团圆时的父爱与母爱。 在留守儿童家庭里,孩子的家长与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缺乏沟通,对教育孩子的问题各执己见,甚至当着孩子面前在家中或电话里为此公开争辩,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乃至让孩子手足失措,目标不明,不知该听谁的。有的爷爷、奶奶是初中文化,深感知识的重要,害怕孩子在家成绩不好,被儿子、儿媳批评。不了解具体情况,盲目为刚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孙子、孙女请辅导老师。 隔代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宠爱,缺少约束和管教。这种对孙子、孙女的宠爱很容易变成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行为自控能力弱。还有的由于护短,致使长期得不到矫正,逐步养成了不良的行为和性格,如:不良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缺失父爱、母爱式的亲情造成不少留守儿童孤独、封闭、情绪不稳,甚至产生厌学、仇视等心理;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品行时刻危害着孩子的正常发展,乃至今后给孩子成长埋下祸根,带来恶果。隔代教育,老年人承担着抚养、看护与教育孙辈孩子的多重任务。因为看护不力,留守儿童溺水、触电、车祸屡见不鲜;因为教育不当,留守儿童上网成隐、参与赌博、盗窃、打架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大本营,学校是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主阵地,社会则是孩子成长的练兵场。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取得良好效果。 1、家庭成员要想互配合。家庭是施行智力开发,培养兴趣爱好,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启蒙教育的场所。留守儿童的父母亲要正视自己是孩子家长与第一监护人的职责,积极主动地配合临时监护人承担起抚养、教育、管理自己孩子的重任。平时要多通过电话、书信、短信及回家面教、校访等形式加强与孩子联系,疏通各种渠道,给予孩子与父母相互沟通、表白与倾诉的机会与平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及代养人要了解、尊重、平等对待孩子,要严、爱结合,要调整好心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必须在潜移默化、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家长要相信自己,带着爱心、耐心、宽容心、童心与孩子交流,享受育儿的乐趣,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让孩子躺在爱心的怀抱里完美的成长。有的家长错误认为,孩子贪玩调皮,自己没法,管不了就拿出“教子本领”——棍棒教子。殊不知打,不仅会伤及孩子身体,还会给孩子心灵带来创伤,打击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等“逆反”心理,往往会起到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之结果。家长要成为孩子的贴心人,耐心解惑,成为孩子的解困者,而不是持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点,做孩子的施暴者。不花心思进行耐心细微的引导,说服教育则是一种粗暴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作为一个家长,不是你有没有方法,有没有时间,懂不懂知识,家长最重要的是要沉下心来,用心思考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与学习习惯。要求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与行不能“南辕北辙”。如:要求孩子不要和不良孩子在一起玩,不要进网吧,游戏室、赌场,可自己却整天与一些“酒肉朋友”沉迷于喝酒、打牌之中……这样,孩子会怎么想呢?能起到教育效果吗?因此,建议家长拿起书本多学点家庭教育知识,用正确的、现代科学的家教观武装自己头脑。有时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会大大有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避免失去人生最佳的教育时机,避免有可能发生的那些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现在农村绝大多数年轻父母整天忙于挣钱,为的是挣钱买房、孩子将来读大学什么的,百般无奈之下才把孩子放在老人身边,形成了越来越普遍的隔代教育,这就牵涉到父母与祖辈如何相互配合教育孩子的问题。首先,父母应尽可能陪伴孩子成长,加强亲子教育,尽到为人父母抚育孩子的义务与责任。工作、挣钱、忙碌不能成为孩子抛给老人代养名正言顺的理由。在多个长辈的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教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多沟通、多交流,全家人应统一教育方式,协调好隔代教育,发挥其优势对孩子进行教育。年轻的家长应利用自己知识面广,接受事物快的优势,尽量多的将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授给老一代,形成两代人教育上的统一协调。 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该给自己定好位,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年轻父母“主教官”的权威,自始至终围绕教育孩子这个中心,一唱一和,默契配合;喜欢孩子,但不溺爱;用知识和经验浇灌孩子时,别把旧习惯、坏德性影响到孩子,决不能一打一护,一训一抵抗,形成合力,祖辈方能人尽其才,育好孩子。老年人也要不断学习,经常向有经验的同行讨教隔代教育方法,要陪孩子搞户外活动,多讲故事给孩子听,天天督促检查孩子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完成质量。孩子因病、因特殊事不能到校,要主动打电话告诉班主任,免得学校老师着急。对经常不完成作业,经常与人打骂,随便下河洗澡,进网吧、游戏室、录像厅,参与赌博的孩子,要多谈心,多说服教育,多给爱心。同时要与校方取得联系。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实在要打,家长也只能半打半吓,也就是做出举手欲打,举捧欲擂的姿势,以吓为主,达到让其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行。我曾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做过教师,后又做了村支书,乡干部,现退休在家,专门看管孙子。他孙子在假期中或放学回家途中经常进网吧,说服教育了10多次也没改,这位老人最后采取全天候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同时与班主任、校长联系,又请派出所配合,警官直接打电话给他孙子,令其放下进网吧的念头。由于老人的良苦用心,加之多方配合,终于根治了孙子即将形成网瘾的坏习惯。从这件事中,我们应该得到深刻启发。 2、学校是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主阵地,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 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学校要勇担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学校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的主阵地,从而实现让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1让老师承担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学校应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多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去爱学生,像关爱自己子女一样,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暖爱心,做留守儿童的第二父母,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平时做到管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与身体;掌握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思想表现、个性喜好、学生成绩与日常行为;当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人身安全保护员与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2 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定期与不定期地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情感,准确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组织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也可走出校园开展参观游览活动,活跃他们的身心。3 办好家庭学校,开好家长会,搞好家访日,校访日活动,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各个留守儿童的家庭。采取召开家长会、广播、板报讲座等各种措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积极正确地履行好监护义务,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为了方便学生、家长、老师间的联系,还可设计发放“学校联系表(卡)”,鼓励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随时打电话到学校与孩子、班主任、授课老师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动态。通过这种体贴入微的方式促进家校结合,让孩子健康成长。4 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从按时到校,上课,聚精会神听讲、踊跃发言,及时认真完成作业,搞好个人与集体卫生,言谈举止文明守纪,诚实、勇敢、守信等方面规范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习惯。预防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习惯的松散,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加强心理疏导,转化“学困生”及“问题生”。平时注重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做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多与之交往,用“心药”去治疗他们的“心病”,以个性化的评价,以激励的方式,以细微的关系,以足够的耐心帮助留守儿童,让孩子在快乐中摆脱烦恼与不悦。学校还可通过班队会,法制辅导课,建立留守学生兴趣小组,组织开展“我留守,我当家”教育活动,给孩子学会持家,帮助年迈的祖父母操持家务,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5 优先照顾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老师可是具体分析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量身订立学习帮助计划,并由教师牵头给每一名留守学生确立一名优等生“手拉手结对互助”,达到“一帮一,一对红”,促其共同进步。 3、社会是孩子成长的练兵场。在这个大环境、大熔炉里最能锻炼孩子。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上的一切实践活动。各级政府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的职能作用。司法,公安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狠抓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消除网吧、游戏室等有害孩子健康发展的精神垃圾,净化社会风气,营造优良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只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都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紧密配合,这种“三结合“力量必将促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步迎刃而解,留守儿童必将如虎添翼、快乐成长。他们的明天会充满阳光,更加美好。
(涟水县时码中心小学 王春阳 )
责任编辑:
|